好书推荐网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 好书推荐 > 文学理论 > 详情

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(人文社科)— 枝繁叶茂,余韵袅袅:中国古诗歌的发展研究

更新时间: 2024年10月09日 访问量: 986次
图书分类 : 文学理论
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(人文社科)— 枝繁叶茂,余韵袅袅:中国古诗歌的发展研究

图书信息

书名: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(人文社科)— 枝繁叶茂,余韵袅袅:中国古诗歌的发展研究
作者:师帅
包装:平装
开本:16
全文字数:358000
出版社:中国书籍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0-07-01

图书简介

古代诗学注重情与景的统一,心与物的交融。这也就是感物兴思的意象思维。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自先秦时期开始,先秦诗歌以“叙物言情,触物起情”为诗思方式。先秦诗歌是我国诗歌的源头,丰富的内容、完美的韵律、精巧的构思,开启了我国诗歌之路,并且为后代诗歌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汉朝乐府诗歌,强调观察社会风俗,运用“触物起情”的手法抒发情感。文人诗等各种流派在唐代达到顶峰,唐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。唐代“白居易与新乐府”形成了新诗派别。唐代四杰体被认为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成就的代表,擅长于以诗表达个人情感。到了宋代,继承了唐诗的思想和风格,形成了以苏轼、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和周邦彦、杨万里等人为代表的山水诗派。到了明清两代,诗歌转型成为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。明代吴中四杰、茶陵派、公安派、竟陵派等诗歌流派崛起,清代同光体、肌理说等新兴流派的出现,使得中国诗歌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。本书共分十章,逐一探究中国诗歌的发展及其特点、不同流派的影响、情与物的呈现方式等,从而深入探索中国文化中传统感性思维方式的意义和价值。

推荐理由

本书深入探究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特点,从先秦到清代的各个时期的诗歌流派均有涉猎。作者通过对中国诗歌中情与物的合一、兴情发挥、音韵以及流派特点等方面的分析,揭示了中国诗歌中感物兴思意象思维对诗歌的影响,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演化。本书不仅能让读者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内涵,更能开拓读者视野,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感性思维方式的根源和价值。对于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而言,这本书绝对是必备之选。